【河南省教育廳】鄭州科技學院:把災難當教材與祖國共成長 聚力思政教育主陣地
鄭州科技學院全力做好疫情防控工作,積極化“危機”為“契機”,創新教育途徑,抓好抗疫故事宣講、開學第一課等活動載體,夯實思政主陣地建設,引導青年學生在疫情中堅定“四個自信”,深入開展“把災難當教材,與祖國共成長”主題教育活動。
講好抗疫故事。學校按照《中共鄭州科技學院委員會關于開展“把災難當教材,與祖國共成長”主題教育活動的實施方案》,分階段分步驟開展各類抗疫事跡、抗疫故事宣講宣傳。加強疫情防控工作先進典型事跡宣傳力度,通過校內媒體平臺及社會媒體對疫情防控期間涌現出的先進集體、師生代表等事跡進行宣傳報道,先后錄制了疫情期間服務全校師生的后勤人姜山鋒,助力家鄉抗疫的師生典型楊高嶺、趙方輝、學生陳昊、劉巖等抗疫故事,并在官方微信、抖音等新媒體平臺同步播放。積極開展“把災難當教材與祖國共成長”主題巡回宣講分享會,邀請抗疫典型先進代表教師作抗疫故事分享,進一步激發當代大學生的責任擔當,引導廣大學生做到在災難面前與國家共患難、與人民共進步。
用好思政課堂。馬克思主義學院堅持結合思政理論課特點和實際,辦好思政理論課,組織教師圍繞疫情防控過程中的理想信念、科學精神、文明素養、危機處置等重大理論問題開展教學研討。在課堂上,教師們以抗“疫”中涌現的感人事例開展感恩教育和愛的教育,深刻詮釋中國共產黨到底“能不能”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到底“好不好”、偉大的中國人民到底“行不行”、生活在社會主義中國到底“美不美”,引發青年學生思考;利用在線開放課程資源及“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網絡集體備課臺”“名校同步課堂”,組織開展了“戰疫小課堂”活動。同時,馬院策劃實施“書香戰‘疫’閱讀悅美”讀書分享活動,匯編學生讀書心得并在“鄭科馬院”微信平臺展示;鼓勵青年學生講好抗疫公開課,發揮學生主體作用,讓學生在講述抗疫故事過程中,厚植愛國主義情懷、強化責任意識擔當。
挖掘思政元素。把專業課程作為課程思政的主要依托,充分發揮課堂教學主渠道作用,在教學中強化政治引領,充分挖掘疫情防控期間育人元素,講好“政治引領教育課”“愛國主義教育課”和“心理健康教育課”,激發廣大青年學生愛國主義熱情,切實增強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。在專業課《新聞法規與職業道德》《新聞學概論》等授課中,教師們將新聞課和疫情時事結合起來,教育引導學生正確看待疫情影響,把疫情危機化為成長動力。結合播音主持專業,錄制“致敬每一個平凡的人”“在陽光中微笑”系列朗誦節目;舞蹈專業編排《平凡天使》節目,入圍“抗擊疫情,舞者在行動”全國公益舞蹈影像征集活動,并在校內重大活動的舞臺上循環上演,獲得師生好評。藝術學院堅持以藝戰“疫”,把專業知識教學與思想引領相結合,根據動漫設計專業、環境技術設計專業等特點,在課堂教學中融入思政元素,形成了師生戰“疫”漫畫、動畫及海報等系列作品并在校內布展,用專業知識和藝術表現相結合的形式傳遞抗疫正能量,感染了全校師生。
拓寬活動載體。學校各二級學院結合實際情況和專業特點,找準與主題教育的結合點,不斷豐富活動形式,開展了主題班會、黨團活動日、主題觀影、主題朗誦、合唱比賽等多種方式,組織學生集中學習抗疫故事、典型事跡,分享心得感受。體育學院組織學生開展“把災難當教材、與祖國共成長”主題教育談話活動,從學工隊伍、專任教師、學生黨員、學生黨員發展對象、入黨積極分子5個群體著手,分別談論對主題教育的理解,進一步引導廣大師生將個人成長與祖國命運緊密連接,樹立遠大志向和抱負。在校黨委積極謀劃和校團委的指導下,校內各大學生社團積極開展“青春共抗疫”行動,開展了書畫作品、剪紙作品主題展、防疫知識科普競答、志愿服務等活動,通過活動激發大學生主動性,讓受教育者提升自我教育的能力,充分發揮了學生社團育人功能,豐富了“第二課堂”內容,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實效明顯。